印度汽车需求量很大,为什么汽车销量却很惨淡?

2024-04-30 08:47

1. 印度汽车需求量很大,为什么汽车销量却很惨淡?

由于经济进一步放缓,印度7月汽车总销量大跌36%,这个被认为是全球最有前景的汽车市场遭遇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业绩下滑。

印度汽车市场近一年都来十分惨淡,不仅销量连续9个月下跌,且最近连续4个月销售额同比下跌超过20%,这一情况在7月进一步下挫。根据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刚刚出炉的数据,其中7月印度乘用车销量下滑31%,为近20年来的最大跌幅。

就在去年,印度的汽车市场还被认为要取代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目前,就汽车销量而言,印度已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但上述糟糕的数据正如印度金融集团Ambit的汽车分析师班纳吉(Basudeb Banerjee)所说,在过去的20年里,印度汽车从未面临如此糟糕的境况。数据显示,印度汽车7月销量同比下降36%至12.29万辆,其中卡车和公共销量减少了26%,创下2014年2月以来最大跌幅。几乎所有在印度设厂的汽车制造商都在7月出现销量下滑的情况,其中也包括塔塔和马恒达等本地重量级车企以及丰田和本田等跨国公司。受此影响,许多企业决定减产。

汽车市场出现如此严重的低迷,再加上消费者从购买私人汽车转向其他替代选择,这让不少分析师开始质疑这种需求疲软是周期性的,或者象征着更大范围的趋势转变。

印度汽车需求量很大,为什么汽车销量却很惨淡?

2. 印度车企的烦恼:2月销量大幅下滑后,又面临零部件断供风险


车东西
编 | 六毛
车东西3月2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由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的影响,印度汽车制造商马恒达(Mahindra&Mahindra)和塔塔汽车(Tata Motors)正面临零部件供应不足的问题。
马恒达预计零部件供应挑战将持续数周,塔塔汽车则表示该公司正在努力缓解这一困境。据悉,两家公司在2月份的汽车销量均出现了大幅度的同比下滑,其中马恒达的汽车销量同比下跌42%,塔塔汽车的销量同比下跌34%。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经波及到全球车企。在马恒达和塔塔汽车之前,日产便曾因零部件供应短缺而不得不临时停产。
一、马恒达:零部件供应挑战或会持续数周
根据路透社得到的消息,印度汽车制造商马恒达(Mahindra&Mahindra)和塔塔汽车(Tata Motors)于周日表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已经受到冲击。
马恒达汽车部门销售和市场总监Veejay Ram Nakra在一份新闻稿中称,该公司预估零部件供应方面的挑战将会在3月份持续数周。
塔塔汽车也面临相同的境况,塔塔汽车在新闻稿中表示,因中国爆发的新型肺炎冠状病毒,他们现在已经受到了零部件供应中断的影响,现在该公司正努力缓解困境。
日前,包括马恒达、塔塔汽车在内的3家印度汽车制造商公布了其2月销量数据,和去年同期相比其销量都在下滑。其中,马恒达在印度的汽车销量同比下跌42%,塔塔汽车的销量同比下跌34%,而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Maruti Suzuki在印度的销量则同比下降了1.6%。
二、日产日本工厂曾因零部件短缺临时停产
整个2月份,受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大部分都处于停工状态,这导致部分海外国家的车企出现了零部件短缺的情况。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零部件供应不足,日产汽车发言人曾于2月10日表示,日产九州工厂的2条生产线会在2月14日全部停产;2月17日,另一条主要生产出口车的生产线也会停产。据预测,此次停产将影响日产3000辆汽车的生产与交付工作。
结语:疫情影响持续发酵 车企面临大考
虽然国内的零部件工厂已经从2月10日开始逐渐复工,但是,距离其产能全面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而另一方面,由新冠肺炎病毒引发的疫情目前正呈现出全球蔓延的趋势,环环相扣的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在面临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印度汽车市场是怎样的状态?

根据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2019年印度乘用车市场的销量为181万辆,同比下滑19%。一方面,在经济增长疲软以及更严苛的排放标准的影响之下,印度乘用车市场出现了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印度乘用车市场目前的绝对销量还很低。
不过,业内仍然看好印度汽车市场的前景,原因在于印度有着超过13亿的人口,并且未来经济发展状况有望好转。在巨大的人口红利的推动之下,印度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自主品牌选择进入印度市场的原因。

从印度乘用车市场的现状来看,呈现出了很明显的品牌集中度,玛鲁蒂铃木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销量几乎是排名第二的塔塔汽车的三倍。像丰田、现代、福特等全球“大厂”,在印度市场的表现也只能用“还行”的形容。这主要是印度当前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这一点从印度的热销车型就能看出。

2019年,印度汽车市场排名前十的车型分别为马鲁蒂铃木奥拓、马鲁蒂铃木Dzire、马鲁蒂铃木SWIFT(雨燕)、马鲁蒂铃木Baleno、马鲁蒂铃木Wagon R、马鲁蒂铃木 Vitara Brezza(维特拉)、现代Elite i20、马鲁蒂铃木Eeco、现代 Grand i10、现代 Creta(ix25)。不难发现,印度的热销车几乎全是小微型产品,全球热销的紧凑型、中型产品在印度卖得都很差,这是国民经济状况所决定的。
但是,这一情况正在改变,2019年,在印度乘用车市场下滑了19%的情况之下,SUV逆势增长了5%,马鲁蒂铃木 Vitara Brezza、现代Creta两款小型SUV也进入了前十榜单之中。很明显,多功能用途的SUV产品正在印度市场崛起。

综合来看,印度乘用车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处于品牌高度集中的状态,同时小微型车是绝对的主流,但SUV正在崛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印度汽车市场是怎样的状态?

4. 迅速崛起的印度汽车市场,能否成为车企的下一块大蛋糕?

2020年2月7日,第十五届印度德里国际车展如期在印度首都德里开幕。对于印度车展或许很多人都比较陌生,但对于不少的中国品牌而言却有着另一番韵味,因为自去年开始,就有不少与汽车相关的中国品牌参展印度车展,在今年的印度车展上,就有长城、上汽名爵、一汽海马三家中国整车企业和300多家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参展。除此以外,还有各国的知名汽车品牌都参展了此次印度车展。从此次印度车展的规模和参展商来看,不难看出印度汽车市场已经受到了全球车企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这或许是他们闯出国门后的一个重要根据地。

但从世界格局来看,目前全球汽车市场主要以中国、美国、日本为首,印度在2018年时就以440万辆的年销量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加上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低的汽车普及率,因此也有人预测印度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但正所谓天佑不测之风云,在最近两年里,全球汽车市场都处于萎靡状态,印度汽车市场在2019年里也仅售出293.6万辆汽车,同比下跌幅度高达12.4%,在如此环境中,印度还能否成为车企们的下一块大蛋糕呢?

中国汽车市场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其中主要包含五个因素,一是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巨大消费力;二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有着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撑汽车市场前进;三是基于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为市场建造厚实的消费基础;第四点则是因为中国正处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发展的阶段,可开发与完善的地方依旧不少,这也为车企创造出充足的发展土壤;第五点则是基于中国消费力的转移,年轻一代消费者上位成为市场主流,促进汽车产品转换的同时带来更活跃的消费力。

反观印度市场,其具备了两个与中国市场相同的特点,第一个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庞大消费潜力。据世界人口统计排名,2019年印度总人口达到13.54亿,仅落后于中国(13.95亿),位列世界第二,而且在人口增长率上,印度甚至比中国要高,达到1.11%(中国人口增长率为0.39%),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此时或许有人会问:非洲的人口基数更为庞大,为什么不能成为下一个汽车大市场?

这方面就要涉及到国情和国家经济问题,非洲虽然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但相对的,频繁的战乱和较低的人均收入,不仅让车企望而却步,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消费力吸引车企进驻。根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印度人均GDP为2015.59美元。虽然与中国过万美元的人均GDP仍有巨大的差距,但在2018年,印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73万亿美元,要知道,在2002年时,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也仅为5149亿美元,在这18年间,印度的经济发展还是相当可观的,这也是推动印度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因素。

印度市场与中国市场相似的第二点还在于消费力年轻化,而且这种年轻化占比相比中国要高出不少,据2016年市场调研统计,印度20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多达5亿(中国只有3亿),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仅为27岁,中国为37岁。即便如今国内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无论从人均年龄还是人口增长率上,印度都显得更有优势,更低的人均年龄意味着未来有着更大的消费潜力和经济推动力,虽然目前印度依旧处于经济上升阶段,但未来市场有着不低的期待值。

在中国汽车市场,空间是市场需求的主流,因此也让汽车产品变得越来越大,SUV市场因此持续火热。但在印度市场则呈现出相反的局面,印度汽车市场里的小车反而更受欢迎,当中就以铃木最为特别,我们都知道铃木在前几年推出了国内市场,当中不乏其品牌特性因素,专注于造小车的铃木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以大为主的消费需求。

但在国内退市后的铃木并没有放弃发展的脚步,从而转战到了印度市场,并成为了印度市场内的热销品牌。铃木Maruti系列车型一直是印度轻型汽车市场最久最大的领导者,2017年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3%。2012年它的市场占有率曾经一度低到34.2%(其实还是非常高),但这几年一直在持续走高,曾经的下降也只是因为它在柴油车市场表现不太好。在2020年,印度还将推出5款MarutiSuzuki新车。

之所以小车更受印度市场欢迎,这也离不开印度国内特别的交通环境。据统计,印度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22辆,而中国已经达到了173辆,却也只能排名全球第17位,位居首位的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甚至达到了837辆,汽车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由此可见,印度的汽车普及率依旧偏低,但与之相对的密集人口却为汽车出行带来了不小的问题,满大街的行人、三轮车、摩托车,甚至是牛羊动物,都是汽车的阻碍,此时一台小车的使用灵活性显然更高,也更贴近印度当下的出行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规格的车型在印度就永无出头之日,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升,印度消费者的需求也会向更高级的产品迈进。

如果将印度市场和中国市场做一个对比,小编觉得现在的印度市场更像是20世纪的中国市场,经济逐渐腾飞,汽车开始普及。而此时也是各大车企抢占市场的重要时刻,就像当时各类德系、日系汽车品牌一样,在市场发展之初就进入市场,抢的发展先机。而此时的中国品牌也像当年的外资汽车品牌一样,想要抢先一步进驻市场,获得发展先机。而且一直有着性价比优势的中国品牌,相信在印度也更能获得市场青睐,因此印度市场也可能成为中国品牌进军全球市场的重要据点。


毫无疑问,拥有巨大人口基数和蓬勃经济增速的印度市场,在未来将成为车企的新蛋糕。但以目前的市场形势而言,印度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当中也有着更多的变数。而中国品牌能否冲向国际,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有利的地位,印度市场将成为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5. 开辟印度新市场 中国车企找到新出路!

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软件业发达,凭借出色工业基础与旺盛的市场需求,印度市场对于全球车企的吸引力越来越高。

2月5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印度国际车展正式开幕。这一届车展吸引了来自印度本土及海外的1000余家汽车生产商、零配件供应商参展。中国车企对印度市场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但受疫情影响几乎见不到中国人的面孔。
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上汽集团、长城汽车、一汽海马等中国车企还是成功在车展上展示了新车以及智能设备的计划。
上汽集团:角逐新能源市场
2020年是上汽集团首次参加印度车展,展出了旗下“5G零屏幕智能座舱”荣威Vision-i概念车、电动智能SUV荣威Marvel X、纯电动名爵EZS、MAXUS G10、宝骏E200等14款产品。

从产品阵容上看,上汽集团展车涵盖掀背车、轿车和轻型货车等多种车型,并且聚集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方面的最新成果。

其中,MG Hector是印度市场首款互联网汽车,上市3个月销量突破10000辆大关,印度也成为上汽第七个“万辆级”海外市场。截至2019年末,上汽凭借MG Hector在印度实现整车销售16520辆。

按照原定计划,上汽集团MG将用两年时间,在印度推出4款SUV车型,并在印度加快推广下一代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当MG Hector、纯电动名爵EZS等产品受到市场认可后,上汽集团定下了力争两年内在印度市场突破年销7万辆的目标。
长城汽车:建设全业务生态链
2020年年初,长城汽车就收购通用印度塔里岗工厂达成协议,并将逐步收购通用汽车印度公司,加快了向进军印度市场的步伐。

本届车展上,长城汽车宣布印度市场战略正式启动,并完成了哈弗Concept H的全球首发和哈弗Vision 2025的印度首发,含金量十足。
另外,长城EV作为面向印度市场推出的独立新能源品牌,长城EV R1和长城EV iQ两款新能源产品同期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旗下的无钴和四元电池、“扁-Hairpin”电驱动系统、智能转向DP-EPS系列等多种零部件产品也向印度车企展现了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供应方案。

未来,长城汽车将投资10亿美元建设印度制造基地,建立涵盖研、产、供、销的全业务生态链,并将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以实现印度研发、印度生产、全球销售。
海马汽车:首推右舵版入乡随俗
为解决日益凸显的空气污染问题,印度政府近年来出台包括购车补贴、税收优惠、铺设充电设施等诸多举措来推广新能源汽车,计划到2030年所有新车实现电动化。

本次是海马汽车首次参展印度车展,展车包括旗下最新MPV、SUV及新能源等车型。
产品方面,现场首秀的海马7X右舵版是海马汽车第一款针对右舵车市场研发的车型。更大车身、更多座椅贴合印度市场对大装载量的需求。

此外,展出的强动力智能SUV海马8S凭借强劲动力吸引来众人围观。车辆装载1.6TGDI发动机,其最大扭矩293Nm,最大输出195马力,官方百加速成绩7.8秒。

首次亮相印度的海马E1电动汽车搭载高能量三元锂电池、高能效三电系统,百公里电耗折合仅需60印度卢比。

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下降了8.2%,2020年预计还将继续下滑,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近年来,中国车企为开拓印度市场不断努力,将以智能互联、电动化等技术为突破口持续扩大在印影响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开辟印度新市场 中国车企找到新出路!

6. 印度汽车销量遭遇20年来最大跌幅,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真的“熄火”了吗?

由于经济进一步放缓,印度7月汽车总销量大跌36%,这个被认为是全球最有前景的汽车市场遭遇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业绩下滑。
就在去年,印度的汽车市场还被认为要取代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目前,就汽车销量而言,印度已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但上述糟糕的数据正如印度金融集团Ambit的汽车分析师班纳吉(Basudeb Banerjee)所说,在过去的20年里,印度汽车从未面临如此糟糕的境况。



汽车市场出现如此严重的低迷,再加上消费者从购买私人汽车转向其他替代选择,这让不少分析师开始质疑这种需求疲软是周期性的,或者象征着更大范围的趋势转变。
印度工业生产的急剧下滑已成为全球经济加剧放缓中最值得警惕的症状。汽车业的下行趋势反映了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减弱。目前,印度经济增幅已放缓至2014年来的低点,失业率则升至45年高位。2019年第一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降至5.8%。
此外,影子银行的危机引发了流动性紧缩,扼杀了消费者需求和商业扩张。根据Capital Economics的数据,约有40%的新车贷款来自这些影子银行,这意味着汽车生产商的日子会尤其难过。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仍在推动一项富有雄心的战略,以加速电动汽车的生产和使用,这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担忧。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总干事马图尔(Vishnu Mathur)表示,汽车销售疲软已经迫使制造商暂时减产或关闭工厂,目前导致该行业至少1.5万人失业。“截至最后一次统计,印度的汽车行业共损失1.5万个工作岗位,裁员主要发生在设备供应部门,”马图尔称其中大多是临时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0多家汽车经销商关闭。”他认为,汽车业发展放缓将对印度经济产生进一步负面效应,因为该行业贡献了印度近一半的制造业GDP,并提供了3700万个工作岗位。
虽然汽车业问题已经箭在弦上,但杰恩认为,他并不相信政府愿意将汽车税率从28%降到18%,因为这会令其财政收入蒙受巨大损失。他称:“政府几乎没有可用空间来实施任何快速的减税。总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是不太可能的。”
除汽车销售外,从银行贷款需求到基础设施部门产出等多数经济指标都显示疲软。印度政府官员在上周五(9日)表示,印度正在计划出台刺激经济的措施,预计将公布关于推动汽车和住房领域需求的方案。这将和央行提供的货币刺激措施共同作用,今年印度央行为了刺激需求已经降息四次。
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表示,汽车销量预计会从下个月开始的印度假日季开始回升,但政府方面的支持如果延迟,将阻碍销售持续重新增长。

7. 印度市场为何受雷克萨斯、长城等车企青睐

近日,“印度造”雷克萨斯ES300h上市销售的消息让国内消费者酸的一批。要知道日本三大豪华品牌英菲尼迪、讴歌都已经实现了在华生产,但雷克萨斯何时在华进行“国产”依旧没有任何信息。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已经超过20万量,而这个数字在印度市场仅为600辆左右,难怪国内消费者反映会如此强烈。

除了雷克萨斯在印度“国产”,长城汽车近日也携旗下多个品牌参加了印度车展,足见对印度市场的重视。那么众多汽车品牌为何对印度市场情有独钟呢?

首先,印度汽车市场与中国汽车市场相似度很高,严格来说是与2000年左右的中国汽车市场有很高的相似度。2018年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3.5亿,有机构预测到205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平均年龄仅有25岁,到那时印度的中产阶级人数也会达到亿级,他们将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就如同全球人口第一的中国在2009年实现汽车市场井喷,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目前印度人口虽然众多但汽车的千人保有辆不足30台,要知道同为人口大国的中国汽车需求量已经达到2000多万辆,而印度目前只有300万辆左右,增长空间巨大。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汽车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业内人士也预测,2026年印度有望成为仅次于中国、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其次,市场潜力巨大竞争压力小。目前印度乘用车消费市场中仅有10多家企业参与竞争,主要以日韩企业为主,印度本土厂商仅有M&M和塔塔两家较大规模的自主品牌。与国内相比,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拥有的汽车企业数量也多达上千家。作为未来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印度的车企数量不足中国的零头。

最后,印度市场准入门槛低。印度乘用车消费以微型、小型车为主导,即便是大众品牌在印度也是以销售便宜的小车为主,生产廉价小车对于众车企来说并不难。而且印度也在面临消费升级,SUV产品的普及率正在上升,长期霸占印度市场的低价紧凑型小车正急需换代,这对于拥有丰富车型的跨国车企来说无疑正中下怀。特别是在政府推动下印度的新能源车市场正在加速发展,对于已经掌握成熟技术的跨国车企特别是中国车企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其实早在十年前全球车企就已经给了印度市场足够的重视,目前印度汽车市场差的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机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印度市场为何受雷克萨斯、长城等车企青睐

8. 全球车企对印度虎视眈眈,除了人口红利,印度还有什么优势?

最近,汽车圈内发生了两件大事。之所以称之为“大事”,是因为这两件事情传达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印度市场火了。
第一件事是在2月5日的第十五届印度新德里车展上,长城、上汽和海马三家中国车企以及300多家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参展;第二件事则是雷克萨斯前几日正式上市了在印度生产的ES车型,该车型由丰田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工厂组装生产。

尤其是雷克萨斯,竟然没有选择在前景一片大好的中国市场建厂,反而选择印度的班加罗尔,着实出人意料。但无论是长城还是雷克萨斯,毫无疑问皆展露出对印度市场的野心。

而在此之前,现代起亚深耕印度市场,丰田携手铃木攻占印度市场,大众计划在印度成立专门的研究中心;此外还有中国品牌,无论是在印度参与车展,还是长城在印度设立工厂,等等迹象无不在表明,印度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全球第五大汽车市场,正在成为继中国市场之后全球各大车企的又一争夺战场。
相信这时候会有很多人抛出疑问了,印度汽车市场究竟有何魅力?为什么来自全球的各大汽车公司都对其虎视眈眈?
一、13亿人口红利,市场潜力难以想象
作为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的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据统计,截至2018年,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3.5亿,此外还有机构预计,到2050年时,印度将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伴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到那时印度的中产阶级人数也会达到亿级,而这些人无疑将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18年,印度汽车市场共销售新车439.9万辆,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汽车市场。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却很低,甚至不足30辆,这其中的巨大市场潜力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不能否认的是,印度的汽车销量也在持续下跌,2019年的乘用车销量就从208年的224万辆跌至181万辆,但不能忽视,印度的经济发展正在连年增长国民收入也在日益增高,因此未来购买或更换汽车的积极性也会急剧上升,印度汽车市场或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二、地域辐射效应,印度成车企走向世界的宝地
实际上,海外车企看中印度市场除了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之外,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地缘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其中,印度人口稠密,劳动力供给充足,与中国相比拥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比如说中国产业工人平均薪酬就超过印度5倍。

而从地理位置看,印度的地域辐射效应更值得一提。印度地处印度洋中部,借助发达的航运,向东可触及东南亚和大洋洲,向西则眺望整个中东和亚洲市场。因此,对于中国车企而言,称印度为走向世界的宝地也不为过。
对于雷克萨斯而言,印度的地理优势同样奏效。雷克萨斯车型在印度投产之后,出口的车辆可销往东南亚和中国,同样能够形成辐射之势。

三、自主品牌的新机会
中国市场确实是块大蛋糕,2000多万辆的年需求量让全球车企趋之若鹜。但与此同时,随着竞争的越发激烈,中国市场实际上已经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这从2018年2019年车市结束增长期,进入调整和洗牌阶段便可见一斑。
这就意味着,对于车企而言,不得不往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尤其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更是迫切。这得从自主品牌不容乐观的发展局面说起。

当前的中国市场上,德系占据四分之一的份额,近两年来日系持续稳健发力,不断向德系的市场份额靠齐。
至于自主品牌,在2019年的市场份额却不断走低,甚至已经跌破4成,情况非常不乐观。所以,在此次印度车展上,3家熟悉的中国品牌长城、上汽和海马,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在中国市场增长瓶颈的背景下,拓展新的市场机遇。

那么,为什么是印度呢?
先看目前的印度市场。以2019年为例,印度汽车市场销量前10榜单中,有7款是玛鲁蒂铃木合资公司生产的铃木品牌汽车,3款是韩国现代的车型。而大部分车型也集中在小型车和微型车上。
由此可见,印度的汽车市场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的,这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无疑是个新的机会,尤其是对长城这样具备实力的车企而言。

再反观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成熟的市场,无论品牌还是产品都已经非常完善了,市场也是比较稳定的,自主品牌想要挤进去并分一杯羹,想也知道并不容易。
总结:
庞大的人口红利、低廉的劳动力优势、难以替代的地域辐射优势,再加上巨大的市场可挖掘潜力,都在证明印度市场将会是全球车企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
看来,新一轮的竞争,又要开始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